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2-07-31

社会化媒体是真命题,微博营销是真命题,然而用大号带小号的转发方式的营销,只是微博营销中的一种,而绝不是全部。

以下是摘出几个典型的微博传播的可视化图:

小结:

1.每一条微博(信息)都是有生命的;

2.每一条微博都有生命图谱;

3.作为微博母体你,不要让孩子只有一个菊花

现在我们用一个具体的营销案例再深度了解一下:

微博营销还是新生事物,你可以不懂,但不能被忽悠。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http://weibo.com/cnsns),交流拍砖

2012-07-12

欣闻新的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马上就要上市,同时也会在移动终端上出现相应的应用,这些都将有利于我们这些老读者。

作为商业领域权威的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一直以专业、深度的水平在商业界无可替代。然而面对当下丰富媒体的传播方式下,如何保持水平,并有更多的读者,更有价值的反响,一定会成为你们考虑的大主题,当然也是所有传统媒体人共同思考的主题。

作为长期跟踪社会化媒体的我,在去年3月一文《传统媒体的方向》(http://cnsns.blog.techweb.com.cn/archives/327)中曾经指出:

上帝指着这些图说:其实你们并不是看不到这个趋势,你们真的缺的是面视与改变的勇气,想用IPAD逃避?不,它救不了你们。

这段假借上帝之言无非是想说明:当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不在于穿着一套新衣混世界,而是要改变“生活方式”。

我在新浪微博上已充分感受到您们对新的社会化媒体的拥抱欲望,贵刊的@哈佛商业评论 已开始正式运营,同时长期在网上与兄照面,因此在此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虽然我说简单的内容发布式的APP救不了传统媒体,但融入社会化元素会使其注入用户参与的新生命!

简单的思路描述:

1.在微博平台上注册 哈佛商业评论文粹 账号;

2.在新刊发行之前,由哈佛商业评论文粹 账号把重要的文章(也可以是全部的文章)简介分别发布在微博上;

3.将相应文章简介的微博加评论功能直接引至APP每篇文章中,于是每篇文章就有活的评论内容

4.APP用户可以直接在这本电子杂志中评论、转发,并同步到微博上、

5.哈佛商业评论文粹 的账号编辑可以管理评论的内容

如此结构,就使:

1.简单的APP由内容发布,变为读者交互平台,是一本活的“杂志”,人们购买杂志不仅仅是看一家之言,如果经营得好,那是大家之言,因而杂志的价值发生了变异;

2.利用微博的机制,使每一个读者参与进来,相互刺激,可“创作”出新的内容,这样成为文章与观点再传播机率极大提高,增加了信息传播半衰期,甚至带来文章进阶式的社会深化;

3.这时你们不仅仅是经营内容、传输思想,更是经营一群读者,了解、运作他们的思想与情感,这对文章作者本身也是相当有“刺激性”的。

4.过去你们只能看到文章,现在你们可以通过文章看到一池子鱼,甚至相应的广告都有回复,难道对于广告主来说这不是价值吗?

5.相应的用户行为数据的价值,会带来另外一个想象空间。

然而做任何事都需要相应的资源下的评估,就我的建议而言,在技术与人员上资源并不需要多大,可以说是一种轻快的模式,然而最难的就是贵刊在经营思路,以及这种新模式下的组织架构与内部协调机制。因为这是一种新的血液需要在内部流动。

一定不要以为这是将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元素加在传统媒体上,这一定是新的价值体系、新的架构之上的理念重组。

新浪微博不认证您们的《哈佛商业评论》账号,这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已对传统媒体的强势了。然这事不必过虑,你们有这么权威的杂志,你们自己用杂志以及活力十足的读者就足够认证自已,有一天你们还会反过来去认证新浪微博。但这一切需要新的血液、新的观念做支撑。

2012年7月12日晨

@cnsns 于颐和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