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总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们为什么写博客?
每个人各自的理由很多,有实实在在的,有隐约其辞的,还有特官冕的。
其实这些理由都不是了解他为什么写博客的最佳方式,我是喜欢通过行为表现来找理由的人,于是今天有空做了以下的分析,主要是通过BLOGGER的行为,得出他写博客的真实心理。
行为数据采集点
前题条件:3个月内,每天关注博客1小时以上
原创博客数量: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某人写原创的博客(文字长度平均超过1000字)数:15篇以上为强,3篇以下为弱;
原创博客回复数: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某人写原创的博客被回复数(独立人);平均超过5个为强,偏近于0为弱;
回复它人博客数:在最近的一个月里,回复其它博客数(这里是指不同博客的数量):超过6个为强,2个以下为弱。
行为数据分析

这张表的作用:
拿着这张看看自己是什么状态,认识一下自己是什么型的BLOGGER;
如果这张表最后的判断跟你相符,你又不想太暴露,那么“弥补”一下,比如换个马甲回复别人;
拿着这张表对应一下某个BLOG的特点,然后看看他的一些心理状态;
如果这张表你发现完全不对,你就当一个无聊的东西
但对于SNS来说,你可以了解你的用户的行为心理
关键词: RSS
这圈子里谈RSS的人很多,用专门的客户端读RSS也有很多,今天俺帖一个截屏,是我用的RSS阅读器,大家有猜出是什么软件嘛?

关键词: SNS 社会性网络 WEB2.0
N 年没有露脸了,这样不好,感觉象好久没有学习一样,小学时逃学后回家时的感觉由然而生。最近俺观察中国社会性网络动态特别不系统,东一锒头西一锤的,于是今天中午有空,写的东西也是东一锒头西一锤,大家将究着看吧,也算是对一些朋友的交待。
1.老冒的UUZONE改版了,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但首页上的主题辞:

的确挺说明问题的,这就是通过大量功能帮助用户建立小圈子。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评价,但如果一定要讲,我个人觉得UUZONE进入了发展的平台阶段,甚至有一些下降。我想老冒在改版过程中把大量的精力集中的功能优化以及用户体验优化上,这些是必要的,但还只是战术层面。
2.吕欣欣的FEEDSKY也在一个台阶前,此时FEEDSKY需要一个强心剂来进行下一步的跑步,这个团队是非常草根的团队,他们不缺冲动,但现在的平台已不够这个他们的冲动释放了;
3.13郎的13团是现在中国互联网中最草根的一群人,他们不能用冲动来形容,应该用浪漫来形容!这群男人希望建立一个用户相互实现“现实需求”的平台,这是个SNS,但这并不是吸引我关注的点,让我关注的点是本身这件事情就是一个SNS的手段组建团队。因此在我感觉十三郎不仅仅要在平台上玩好SNS,更需要在这个团队的形成、组合上加大游戏规则的观注点,但这个可能就不仅仅是要浪漫坚持的;
4.丁某人一直是一个低调得很的人,说实话他不算是网站人,但是一个大胆操作而实际得很的人,他的浩友网(www.hiu.cn)是值得所谓的SNS好好看看的,这个小区生活为主题的社区平台从今年八月份开始,快速地前进着。我们在他上面看不到什么六度,什么社会性网络等等时尚的名词,然而他在的确在作用户的社会化引导工作,扎实而有效率。丁某人对我写他一直矛盾,因为我的读者用户的确不是他的用户,而且可能都过于聪明。浩友的直接竞争对手是:焦点网,搜房网,但又怕什么呢?他同意送我一件印有HIU的宣传外套,我说我在小区里穿。
5.韩夜神是一个陕西大汉,有着很好的资源背景,在SP,移动增值方面资源与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还有个黑社会老大般的儿子。豪爽是韩给多的映象之一,每次都吃他喝他,这方面和老冒有得一拼。博客天下是韩离儿子几千公里的动力,老韩的资源如何盘活,如何让用户粘度增加,这是韩的问题,于是他也想到了SNS。
在我看来,丁某人和韩夜神是有很大合作可能的,于是约他们在北京有空时一起请我吃饭。
6.越来越多的所谓WEB2.0或SNS出现,但表现最多的表现还都是在功能层面,13郎总是不解他们,其实我也是不解,一两个人搞一个功能真有竞争力嘛?通过功能去制造概,念还是通过需求完成功能?
7.几家大的BSP们都在搞BLOG大赛,的确是一种营销,但让我想起北京一个广告:现在所有的商场都在玩命打折,我们也不例外,全场10%返还。的确没有什么新意,但从客观上促进了博客在中国的普及,算是对社会有促进作用。
8.最近搞了几个活动,都是以社会性网络的模式进行的,收获巨大,其中有一个参考王建硕倡导的咖啡豆计划,应该说成效很好,我在过程中加强了内容的新颖性以及互动性,整个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设计非常精彩,最后用户感受是: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极大”,我感觉很好,不仅仅是别人的感谢,更多的是我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KESO在倡导着WEB2.0、BLOG、SNS,我在实践着,讨论与交流是需要的,但实践后的感觉****好。
9.昨日与一哥们争论一些事,其中SNS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个给大家参考:SNS对用户提供个体或小团体间某种需要进行寻址,并提供高效率交换的服务,从而获取其中间价值。虽然哥们不算同意,不过也算是一个我的结论
10.前一阵错看94SMART的BLOG,发了歪评,至今仍自责
原文:东拉西扯 - 老白说真话|LaoBai’s Blog
此文里有提及我:
“很多人对我这种嘴上不谈钱的人嗤之以鼻,这个我也能理解。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扯上钱,或者类似SNS的爱好者(譬如CNSNS、十三郎),什么事情都扯上关系,从关系联想到钱、从钱又联想到关系,实在是死循环。当然,你可以给豆瓣也贴上SNS的标签,但你大可不必为阿北操心如何赚钱。”
老白是性情中人,嘴上是绝不谈钱的,我想他心里谈钱也少,所以让老白创业有点没什么动力;但老白绝对是一个好的画外音。
老白一直认为俺老在谈关系,俺乐了,我可以打一百元的赌,老白在现实中不算是一个特别见人就能言语的人。
白粉十三知道我也不算是一个喜欢真正钱的人,我只是喜欢把钱当成一个思考目标。
“从关系联想到钱,从钱又联想到关系,实在是死循环”,感谢,死循环中分两种,一种是良性死循环,另一种是恶性死循环,不知道老白指的是哪种?:)
“当然,你可以给豆瓣也贴上SNS的标签,但你大可不必为阿北操心如何赚钱。”说实话,大家真还是不操心阿北如何赚钱,大家只是操心自己如何赚钱,顺便偷眼看看隔壁家的房梁,想想隔壁家的房娘,别把人都想这么好,老白。
原文:iKarma:个人声誉评价系统
又是WEBLEON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个人声誉评价系统。
看了后,有以下几个感触:
1.不管在WEB2.0还是SNS下,所有需要通过用户间的行为触进自身发展的网站或者服务,都需要建立用户与用户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中一个必备的东西就是基于用户间的评价的声誉系统。而在中国很多网站都有这样的系统(不过完不完善)
但事实上,这样的系统是极容易实现的,但每一家并没有真正的做起来,所以每一家都没有帮助用户了解用户;
不过写到这里,我想起来了,淘宝的用户评价对于别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
2.用户个人声誉评价包含的远远不止ikarma上的,ikarma上的还更多的是对于一个人的综合性评价,但在不同的社会观念下,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多维的,如果只有一个评价会显得过于单薄
3.正如WEBLEON说的:“从功能上来说,iKarma是一个不错的服务。不过总感觉在内容上无所依托,也许作为服务模块植入其它的多用户系统对iKarma来说才是更好的出路。”
的确,ikarma还只是一个功能,人们的评价如空中楼阁,远远不够。
而这样的功能并不难于实现。
于是还是可以判断,以现在ikarma的服务来看,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
原文:Web 2.0公司大获成功的10个步骤
这种文章格式有点象减胖十八法,成功人士的几顶帽子。
但这样的文章标题很吸引人
感觉象是什么速成,或者是什么秘决
如果把企业当成一颗树,那这十个步骤只是在描述着叶子如何摆放,树型如何美观,可能说得都非常准确,但还只是在描述一颗树的叶子部分。
我们拿这样的东西只能当成考评的条例,但绝对不能当成企业成功的步骤,还差得很远。
这篇文章是海外WEB2.0的大牛东西的***,本来俺是想作为参考资料放于此的,但回头看了几眼,也有一些疑问随手提一下。
在写这段时想起昨日跟某人的聊天:
CNSNS:A。.现在更多的谈WEB2.0,还是基于技术层面,软件层面,并没有谈到商业层面,只是在说BLOG,WIKI,RSS等等;
CNSNS:B。 WEB2.0 让人只想到是基于互联网的。
十三郎:拍砖!!!
十三郎:技术人员提出的名词,自然带有技术味道,正如 沙发 还带有家具店的味道呢,但是 网络上咱们用它表示了另外一种含义
CNSNS:这个类比非常好,大家就喜欢类比
十三郎:语言之争
前一阵子,雪儿也在留言中希望我多关注WEB2.0。
好象是这样的,我一直对WEB2.0不太感兴趣,而热衷于SNS,就算现在写到这里,我也觉得SNS所含盖的面更广,SNS更能体现出互联网与现实的融合。
不过无论如何,应该对what is WEB2.0的作者TIM表示敬意,因此他还是比较成体系的表达了他对WEB2.0的看法,对于那些成体系地发表自多看法的同学,应该作为先进来学习。
我对WEB2.0的看法就这么一句话:我关注我的用户,用户关心自己的内容;我为用户的服务而服务,用户相互服务。
对于什么是WEB2.0这一文,可能对我来说更多价值点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从其内容来看,也带给我了一些疑问,现在列举两项:
1.GOOGLE属于WEB2.0嘛?
先定义一下,作者是拿GOOGLE的搜索服务与Netscape的浏览器作为对比,说明WEB1.0和WEB2.0。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搜索服务就是WEB2.0?那么WEB2.0从很早就开始了?所有提供信息内容搜索的都算是WEB2.0?
如果这样,中国政府网也是WEB2.0网站?
作为WEB2.0的企业或者网站,首当其冲的是具有关系型的用户数据库(这里的关系型用户数据库不是指关系数据库)。
如果仅就Google现在的主要服务–搜索来看,Google这方面并没有具备,虽然他已有数据库,但关系并没有建立。
2.造成BLOG与普通网页的区别之一是:RSS?
我不认为RSS是区别BLOG和普通网页的最大区别。
BLOG比普通网页的区别在于BLOG突破了HTML类代码的烦琐,让用户把精力放于内容而不是代码。
我想说说一下的是,在中国的BLOG兴起最大的吸引点是:你可以在网上挥撒你自己。
试问BOKEE,BLOGCN,BLOGBUS的大多数用户,有几个是因为RSS而热衷于BLOG的?
作者说的“大众智慧”,没有错,但用RSS来代替大众智慧,是否成立?
以上是我看WHAT IS WEB2.0?的两个疑问
不过这并不影响此文的份量,我特别喜欢此文中的一句话:
“Web 2.0训诫:通过杠杆作用,使消费者自助服务和算法数据管理延伸到整个互联网,到达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到达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
里面有两个关键词,特别让我觉得认同:
1.消费者自助服务
2.算法数据管理
这是核心,而真正核心的是:
1.我们如何让消费者自助服务
2.什么样的数据,什么样的算法,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