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项目,有现金,于是也就不来这里谈网论道了。
今天回来,看看这网络上都发生什么了?
偶尔看了一篇:不论激进还是渐进 Web 2.0期待杀手级应用
作者:田野 | 出处:赛迪网 | 2005-8-28 7:16:44 | 阅读
277 次 责编:keso
写得还是不错的,我的观点也差不多,见: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
谢谢田野看重我的观点
社会网络研讨
最近有一个项目,有现金,于是也就不来这里谈网论道了。
今天回来,看看这网络上都发生什么了?
偶尔看了一篇:不论激进还是渐进 Web 2.0期待杀手级应用
作者:田野 | 出处:赛迪网 | 2005-8-28 7:16:44 | 阅读
277 次 责编:keso
写得还是不错的,我的观点也差不多,见: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
谢谢田野看重我的观点
上次帖过:百度知道社会性网络
我在文中有这么一段:“BAIDU在SNS基础上的BLOG,WIKI,IM将陆续出来(不管是合作还是自已推出),我的这个结论不是内幕,而是必然”
回复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
- 评论人:xxxx 2005-09-04 19:21:30 | |||
真不知道这个结论你是怎么乱七八糟的推断出来的…… === 但我现在还是坚持认为 今天我又看到百度的一个行动:百度传情 love.baidu.com 2005-09-15
Tag: 社会性网络 WEB2.0 LINKIST guoguo wealink
先说我的两个相互无关的网络社会行为: 行为1.很久以前,不知道有多久了,大概约半年前吧,我在作国内的几家社会性网络服务商的分析,在每一家都注册了用户。当然也有LINKIST,其实当时里面实在没什么可玩的,无非是人加人,我看到别人加我,一般情况也不考查对方如何,八竿子打不到的人都加,然后八百年也不去管他,这就是当时用LINKIST的一个方式,真没把这个SNS看得多重,能起对自己起多大作用。不久以前,突然有人在LINKIST上发了信息给我:“希望能够与您建立长期的联络,交流经验与思想。”并留下了MSN,我一查这位也是很久前加到我的LINKIST的脉圈的。 再看看他的简历,也是搞网络的,于是就在MSN上加了他。他在MSN上的名字Jason(近期离职,有瓜葛者快快与我交接:),就问他要离职了?又聊了为什么要离职,再聊到为什么公司里小道消息传得快,之后我说要把网上社区里用户间的信息传播设计得跟小道消息一样,快速传播,提高营销效率,JASON说这是理论研究,如果研究好共享给他,我说不给,我收钱去;他说他现在没钱,欠着,我说成;
我没KESO那样的阅读时间和技巧,最多也就看看他们相互的回复,同时偶尔进去挑拨一下什么的。 整个讨论中北城基本上属于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我也特别想知道他的想法,真想某日加他的MSN聊一聊。 以上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儿,在我看来,然后今天上这事有了联系。 今天忙了一通活儿后,上了MSN,一会有一个家伙上线了,叫Jason(blog 今天起改名为|北城|2.0|beta| ),我有点晕,于是与他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MINSEC:同学,您说是北城?
A线路 1.在这条路线,也就是LINKIST路线中,与北城建立最初的联系是基于共同的爱好(我这里简称为TAG)—对网络感兴趣;但这样的兴趣太多的人有,而且在LINKIST上不可能见人就聊,因为兴趣是需要通过事件做载体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所以我和北城也就是建立了一LINKIST上的连接,虽然是一度,但我和他并没有觉得这一度有大多在强度; 2.再次与北城接触,是由他主动进行的,事件就出来了,他要换工作,也期望在LINKIST的所谓人脉中筛选一些对今后事业有帮助的人,在我过去的观点中这叫:培育社会资本。于是他与我联系,并加了MSN,交流了一次。 以下是图示: B线路 1.我和北城都对SNS感兴趣,但并没有接触过; 2.这时有一个关键人物做了一张关键BLOG,产生了一个关键事件出来了,使我与北城有了关联,这就是笨狸的“关系”和SNS 3.我们通过BLOG进行了交流(在我的板砖那一篇) 以下是图示,其中最大的黄色的圈是指BLOG圈:
虽然B线路完全是自发的,在“天然的”SN下进行,但造成的个体间的联系将是极强的,联系指数为90分以上;而线路A虽然有一个“人工的”的SNS上进行,但造成的个体间的联系指数最多为50分。 这是为什么?值得深思,最后画出这么一个线路,算是自己想的一个结果:
1.大兴趣指的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兴趣,比如我和北城都喜欢网络,因此在LINKIST建立了联系; 2.专项兴趣指的是一个相对细分的兴趣,比如我和北城都关注SNS,这时由于某件事上产生了关注切入点,有了交流下去的需要,因此建立的联系比LINKIST上的更深; 3.需求在这里是指明显的,接近达到有价值物的获取的需要,可以认为希望购买,后面进行相关利益的平衡,最后走到利益交换。 4.而随着箭头的指向,用户价值实现得就越高,网站本身价值也越高,用户粘着度也越高。 可以说LINKIST这类的SNS现在只帮助用户做了第一个,而后面的五个都没有做,于是其平台对用户的价值还没有特别显出,我并不是专指LINKIST,或者LINKIST后面不进行进一步的操作,以加强用户价值。 而中国有几个SNS在做商业激发? 如果这个线路图成立,那么那些说WEB2.0是由用户自己产生内容,自己服务于自己的话,显得过于扯淡;一个网站的经营者不努力地: 1.造成事件,促进用户间强关联(这样只能选主题) 那这个网站肯定****瞎扯,图个热闹(当然不排除给资本玩) 如果上述成立,那么说“一个WEB2.0网站,如果客户是其网站访问者,而只需要少数几个人来操作就可以了,而且好象更偏技术的人操作就可以了”,这基本也是瞎扯,问一下上述1.2.3,谁来做?让用户自己作? 别把Craigslist 拿出来说明问题,是的,他们现在只有10几个人,每个月的收入让人从眼到屁股都特别红,让咱们屁股坐不住,但人家做了多少年,先不说别人的理念超前,坚持能力,算算财务账,一年10人,人十年,100人,你现在说10个人做两年一个Craigslist,而且立于不败之地,我真不信,更别说现在做分类的竞争多大,而且还在中国这样一个杂种商业环境下,还是那句话,骗别人可以,千万不要养成骗自己的习惯。 写到这里都快想不起开始写什么了,说回来,说到我和北城的两次连接后,最终合并成一个连接,其实这个情况是可以避免的。虽然LINKIST的个人介绍里有自己的BLOG的链接,但说实话上用户点进去看,实在是档住了70%的用户,如果在用户介绍的界面下,把其BLOG以RSS取入,那么这个展示将是极完全的,也不会出现我和北城的第二次握手的情况。 最后说一句LINKIST如果不想做BLOG,那也应该用RSS调入,如果自己不想做RSS调入,可以找伙夫。 此文标题为:我连城北,其实也是北城连我,只是中间有太多细节,于是作一乱文,看得懂的看,看不懂的针贬吧。 为了做这个BLOG的链接,走了趟LUCY的BLOG,看到LUCY 9月15日的一篇BLOG: 谁写的?写给谁看的? 夜深了,洗洗睡去。 此BLOG于2005年9月15日09时准时与北城的BLOG推出,把有意思的事继续有意思下去。 2005-09-13
最近一直忙于他事,所以这里的更新有一些慢,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思考,希望有一天会把这些思考地写出来。 前几天还跟吕欣欣见过面,聊过网络方面的事,而今天看到他11日的《人生的意义》,感触很多,多的话不说,送一段给欣欣: 在我看来,生与死本是两个相连的世界,我们的亲人可以死去,但我们的关系永远不会死去,你过得好 ,你用你的行动保留您的家族的好,超越你的家族的不足,我想信你的奶奶在天之灵会欣慰的,想念奶奶的时候,别忘了在她的灵前告诉她,你对她的感激,你生活的打算,你心灵的成长。 我相信,天堂里的奶奶会听到的,这些丰富实在的信息会令他在天堂里不寂寞。 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亲人亡故是我们思考生的时机,让我们认真过好每一天,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或许这就是死者的最好慰籍。 此时我希望这互联网不仅仅联系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更希望这网络将生与死这两个世界互联,让我们的亲情永远不会消失。 欣欣,做一个好的FEED,给你奶奶订阅! 2005-09-09
此帖该帖在狸子的“关于社会关系网络服务中的利益维系中心 ”下,不过发现也可以放到这里充个数,所以还是留在这里了。 一。受教 看了狸子最近的两个BLOG,感觉受教很多,我这人不太说虚的,如果说受教 ,那就是真的受教。 看了狸子的东西,每一个感觉同北城在他BLOG上的留言是一样的: === 北城 发表于2005-09-09 9:11 AM IP: 211.152.46.* 看来学习半天和学习一段时间得效果就是不一样嘛~有点意思 === 真是这样的感觉,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曾经提起中国现在的浮燥,说:其实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三个月,他一定会成为中国这方面的牛人,特别是网上。 刚才的这段话好象有点从上向下说的评价,但的确是真实的感受。 二。态度 我的那篇“社会性网络中的板儿砖”主要是针对狸子的““关系”和SNS”,目的是通过板砖理清我们大家在六度与社会性网络方面的思路,而最近老冒的“老冒看SNS: 一个SNSer眼中的“6度分隔””更象是一种总结性的发言,他让我拍砖,我真的拍不出什么,正如现在我也无法对“关于社会关系网络服务中的利益维系中心 ”有更多的砖头,水平已经如此了。 我喜欢的板儿砖应该是轻松的板儿砖,应该是基于聊的主题和对方在这个主题的思维过程的,而不是针对板儿砖主的为人的,否则对我来说“利益”不大。 我想基于狸子的“关系”和SNS,所引发起的我,老冒,LUCY,北城之间的讨论是非常有意思也有益的。此时我还真想把这几个哥们叫上,一直就这个主题聊下去,大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而最近基于狸子““关系”和SNS”和我的“板砖”为主线的交流中,有一种现象让我觉得过于生硬:以冷嘲热讽别人的为人,玩辩论技巧,这对于我来说“利益”不大,去参与辩论,针对人品的辩论?我觉得如果那样,我真是太有闲了,于是忽略为好,此话也给狸子。 我不能说什么样的态度是正确的,这世道没有绝对的正确正否。但我可以说我喜欢什么样的态度,而正是这样的态度,让我,老冒,LUCY成为朋友,我想正是这样的态度使我很有可能成为狸子,北城的朋友。 这就是社会性网络中小圈子的形成,观注点一致,同时态度或者态度后面的文化风格一致。再引伸开:利益一致是条件,而文化一致才能成为强强链,之后利益会更通畅。 三。利益 这一点与狸子交流,你说的利益是更偏社会学概念,在商业角度是不是可以说是需求(或需要) 觉得你关于长江学院的一段说明特别好,值得大家捉摸。 另外北城在的留言中有这么一段: === ===== 不知道北城指的是什么,是否能让我们受教一下? 2005-09-04
眼下打开报纸就能看到“WEB2.0”,看来WEB2.0在为焦点单词了,而且这个单词在中国连中文***都没有,那么看来这东西在中国还没有定义好,于是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译着WEB2.0, 于是“这个最近中国互联网的中心词一定会是个泡沫词” 俺一直对WEB2.0的提法不太感兴趣,于是不太答理这个词,还是专聊于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研讨。 至从完成我那“著名”的实验(SNS下的行业实验)后,我就慢慢淡了这里的“创作”,进入另一个层面的研究,主要的方向涉及的是社会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系统动力学,个人对赚钱的期待不如对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高,注定是赚不了大钱的人,于是还是自己找点乐子玩,图个自在。 但人总是有一点虚荣的嘛,前几天我无意到吕欣欣的feedsky上看到CNSNS的FEED订阅数竟然是排在首位,此刻有735个,按中国军队三三编制该有两个营的兵力了,我想在有生之年我有超过KESO的可能了,于是觉得有点超女感觉,于是梳装打扮还是要继续,改天再拍个有特色的照片放到BLOG上,这样我也就可以和方博,KESO,木子美一样,成中博客中的超女(至少他们都喜欢把自已靓照放BLOG上),出门我也要带墨镜!!!
说回笨狸的关系和SNS。
第一砖 如果以上述的定义,那么国人,洋鬼子都应该懂得关系,各国各族都有自己“做关系”的特点,没有谁向谁学一说;让咱们“反过来学的”不是关系,也不应该说是做关系,而是做SNS。
第三砖 第四砖 第五砖
第六砖 第七砖
a通过b找到了c办成了一个事情,不证明c就是a的二度关系,没有关系。只有a-b,b-c这两个小涟洈浮动了一下。” 这两段非常写意,我也写意一把: 第八砖
总结 我们很多时候的讨论,总会出现概念不明确与不统,此时不同人好象在同一个概念下讨论,正由于对关键词的定义不清,使讨论的效率与准确度总是存在问题。以点带面是好的,但摸腿说身就不太对了,六度理论就是研究SNS的一个切入点,但他不是SNS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