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这社会化网络研讨写得越来越理论化,越来越抽象化了,但我还是想把思维向本质化推进。
(写到这里,发现关于”本质”化这一说法的确是有漏洞的,最近看到DRUNK DREAM的BLOG,觉得是有道理的,难得这样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思考)
那么我们还是抛开所谓对本质的思考,进行一些相似性的思考,希望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思考,更加有利于对某件事物的理解。
二、主旨
在群体中,所有的行为的方式、过程与目的都是寻址与交换。社会性网络提供者应认真深刻理解这一点,摆好自己的在自身用户的寻址与交换这一过程中的位置,去实现某种现实目标。
三、研讨
互联网这个计算机网络中的代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象征。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说成为一个热门的方向,而更应该说互联网已经慢慢地,清晰地渗透进我们的社会生活,甚至终有一天互联网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终有一天”互联网”这个词只会出现在专业人士的语言词典里,而大多数的人甚至没有注意到他的存正,正如现在我们很少提及”电话网络”。我想当互联网的移动性全面实现时,人们完全不会使用”上网”这个概念。
其实”社会性网络”这一概念的出现就是互联网融于社会生活的一种前期征兆,于是所有进行社会性网络研究、运营的人都是一种开路先锋的角色,也是结合点,桥梁。
作为”社会性网络”的关心者、思考者、经营者,如果要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应该排出一些表象,而去开拓思考角度,思维之所以叫思维,就是多维度的思考。
在网络技术层面,路由技术和交换技术是核心技术,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寻址与交换,寻址与交换也支撑着整个互联网的运行;作为社会性网络的服务商来说,所起的作用也是相似的,你们也起着这个社会性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各种信息、各种需要乃至各种需求的寻址与交换的作用。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点,把我们自己的服务进行类拟的思考,就可以慢慢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服务的作用,有可能这种作用是全局性的,也可能局部性的。
互联网是计算机(肯定今后还可能是别的终端)的相互寻址与交换:MAC是寻址、IP是寻址、域名是寻址、DNS是寻址、搜索引擎是寻址、P2P是寻址;ICP是交换、EMAL是交换、论坛是交换、BLOG也是交换;
在社会这个群体中,在社会这个现实网络中,我们每个人都与其它个体进行的发展、拓宽、交换需求的工作,我们在找与换。
那么当这两者越来越融合时,新的寻址服务与交换服务需求就出现了,这种寻址与交换不是基于物理的,而是基于人的各方面属性的,因此我们这些社会性网络的前锋者们就可以(也是建议)参考传统的互联网上的路由器与交换机的运作协议、模式、规律、特性,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思考:
1、思考在”新”的地址结构、分类,是否基于人这种终端,根据人的特性与需求,设计分类,设计描述,形成结构化的社会性网络的”地址”;
2、思考更好的自身服务中的”路由协议”簇,更有效地让用户间寻找到其它个体的某种地址;
3、思考更有效的交换机制,使用户间的需求内容能流畅互换;
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资源情况,确定自己在整个”寻址与交换”过程中的所处的位置:
1、形成”新寻址与交换”的协议,成为统一的标准的制定者?这?这一工作需要极强的能力,需要极强的资源,在自由竞争环境下,非微软类企业不成;正政府性垄断环境下,非中国电信类企业不成;
2、自己形成某种地址协议,通过某些需求寻址,扩大用户数量,提高影响力,比如一些P2P服务商、比如3721,比如QQ、MSN,但如果相应的交换不具备特别的优势,那么这个服务本身无法形成商业竞争力;但我们看到现在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SKYPE,利用疯狂的带宽占有技术,实现交换的高效性,从而准备替换传统电话寻址与交换,可以说如果其上市进入股票市场,那么市值应该超过GOOGLE;
3、自己形成某种地址协议,提供整合各种交换形式与内容,以全面性交换作为特点,进行生存,这种方式有些类拟经销商,比如TOM代理SKYPE的业务,以及我们某些SNS与电信合作,实现VOIP服务;
4、自己形成某种地址协议,以及特定的高效交换,但针对某种特定的用户群,比如企业级,自己变成技术提供商;如腾讯的RTX。
可能还有其它的定位,这也是留给我们所有SNS们思考的,产品的竞争力正来自于这样的思考与实现,也是我们SNS服务商们苦苦思考的。
如果你不能为自己的用户形成地址,那么交换还是可以做的,那只有利用现在的常规寻址方式,使您与用户之间交换,那好象就是ICP;或者做特定方向的搜索引擎,如365KEY,要不你就当KESO吧,呵呵,玩笑。
一个商业化的研究要考虑很多东西,甚至有时我们根本会没有思路,但我们可以去找一些相似的东西,利用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那么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思考的起步。
四、结束语
从二月春节起我开始进行”社会性网络”研讨的BLOG,开始主要是针对SNS的网站的实现中的战术中的研讨,好象近几次的BLOG更偏战略性;有一些朋友说这几次的东西说得更深入,谢谢,这可能是思考的延续吧。
但我还是想说的,在前一阶段对中国十九家SNS的分析实际上也是相当重要的,战略战术都应重视,微软有很强的产品,他们的产品不仅仅是战略性的大产品,而且产品的细节也相当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全面的竞争性。战略性工作是得到人心、战术性工作是深得人心。
五:建议
建议看者补充互联网的路由与交换知识
这个社会性网络研讨的地址是:http://cnsns.blogchina.com
我的EMAIL和MSN都是 minsec@gmail.com 欢迎交流,另如果觉得值得转帖,请注一下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