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5-03-18

http://www2.uuzone.com/app/trackBack.do?type=blog&trackBackID=7032&encoding=GBK



我做CNSNS时,最先拿UUZONE开刀,当时主要是针对UUZONE的首页发了我第一个针对中国SNS的BLOG;之后我开始写系列分析。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很多SNS的朋友们与我交流,其中UUZONE的老冒算是交流得比较多,老冒其实是技术出生,也带着一帮技术出生的兄弟们在经营着他们的UUZONE。我曾经对他说,你们是一帮技术偏执狂。


的确UUZONE在其网站上有一些弱点,比如用户线路不清,功能组合不清等,但这些可以说是高要求的挑刺。


今天看到老冒的一个测试BLOG:测试手机版的blog软件,让我感到特别兴奋,我感到UUZONE现在在中国的SNS中已经明显走到前面,而这个走到前面不是说在SNS的理念,或者纯粹性走到了前面,而是说他们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显得扎实,越来越能看到希望。


UU通、基于JAVA的手机BLOG软件,基于JAVA的手机RSS,我想UUZONE已经开始把势力范围从电脑这一平方米的空间扩展,走向了无限的空间。这与我的第一个SNS的帖子描述的情景非常吻合。


UUZONE是抓住了所有用户的共性需求–交流,深挖这一点,非常出色,还是我的那句话:UUZONE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我希望在我所说的19个SNS中,别的18个,能不断地前进,找到自己的方向,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2005-03-06

本来今天有一些空,想接着写”拙看中国社会性网络”的第六部分:网站价值,打开我的数据统计表,准备着分析数据,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种强强的思绪把我向以前拉去,拉到了1997年这个时候。


那一日,我紧张地打开SUN的工作站,打工NETSCAPE,四个小时后,我不知道如何地踏进了中网新空气的9000聊天室,从此走入了这个网络。


我的第一个网络连接,连接的那一端是一个叫MINKEY的人。。。。


这八年网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一幕地过在我眼前,但我却忘了MINKEY,却在今天写这个BLOG时回想起他,网上的朋友肯定也超过了150个,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可能更是无数,但今天成为真正的朋友的却是可数。


网络的社会性?社会性的网络?网络使连接低成本,是不是更使连接低价值 ?


在GOOGLE上去查找MINKEY,真的感谢丁磊,因为他已经把97年时大多数的个人主页删除了,但没想到还留着MINKEY的:


http://member.netease.com/~minkey/


走进MINKEY的主页,来到留言版,满目过去的弱连接,而现在都失去:


http://member.netease.com/~minkey/index6_1.html

2005-03-04

放GOOGLE的Google AdSense,主要是想了解google在广告方面的定向性,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BLOG大概放了三周(从2月10日开始),在此期间广告的内容分别为:


1、在分析各SNS的时候,广告推送来的主要是一些信息发布系统的广告,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发布;


2、在我进行网站数据分析时,主要推送来的是一些”测量设备”的广告(和IT好象无关)


3、而今天我看到推送来过的是”LINKIST”的广告,如下:


感叹一下GOOGLE的广告推送的精确性,也感叹一下LINKIST的网络推广,别的SNS是否也在进行?

2005-03-03

我发现系统性写报告不如写点”杂谈”易读,今天正好有一个机会写点杂谈吧


难得去回复别人,今天看了”漫谈社交网络“,由感而发写以下文字:


北京电视台在几年前还有一个节目叫”今晚我们相识”,是一个婚介的节目,还有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挺在国内挺有名气的;而我更喜欢前几年英国BBC的一个节目叫”BLIND DATE”,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1、BBC在全国进行节目参与人的征集,必需是未婚者

2、节目一般由四个人进行,由一个人做主选,三个人被选;主选和被选者之间用一个大的隔断分开,看不到对方的形象(因此叫BLIND);

3、主选人说明自己的情况、喜欢什么样的伙伴(被选人听不到,观众能听);

4、被选人分别说明自己情况,喜欢什么样的伙伴

5、主选分别出三个问题,分别由被选回答

6、主选选定一个,之后打开隔断,两人成为伙伴;

7、由BBC按排两个人到某风景秀丽之处渡假一周(这就是DATE),并录象

8、第二周在节目中播放两人的的渡假中的种种情景;

9、录象中还有两人分别对对方的评价;

10、最后问两个还会继续嘛?是恋人,还是朋友。

由于这样的过程设计、以及主持人的能力、还有渡假的吸引性、以及主题的大众性,深受观众的喜欢,至少长达15年。

但在这十五年的节目后,BLIND DATE最终只撮合成两对成为夫妻。

我们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什么:

1、建立某种关系容易,只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撮合就可以了;

2、但难的是维系这样的关系,不说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也非常大。

我们的SNS们现在还处于BLIND的阶段,也处于”今晚我们相识”阶段。

当然SNS不可能在”今生我们相伴”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可以为”今天我们相伴”作一些环境准备,比如做一些”DATE”环境,DATE工具。

我比较认同150理论,但对六度这东西在实际中的作用并不特别看重,六度这东西最多是一个BLIND,虽然说这个BLIND有点意思,有点打动人心,但还是一个BLIND。

BLOG这东西属于DATE,但这个DATE与对象之间还是有一隔断;论坛可能更好地打破这个隔断。

但对该文作者所说的”最后还有一点,成功的社交网络,是基于”兴趣”而非”利益”,如果为了工作而去扩展人际圈子,这样的社交多半很难成功。问问自己,更愿意和朋友还是同事出去唱卡拉ok呢? “,这一句,我表示不同意

实际上这句话有几个概念不清:

1、社交的定义

2、社交成功的定义

3、朋友和同事是否是严格区分的

在说我的理解前,先给一个公式:

生活=家庭+朋友+事业+健康+兴趣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因此这五个方面都存在着社交--社会交往,也有着不同层面的社交成功的要求 。


一管之见  

2005-03-01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SNS了(毕竟是业余爱好),这一周发现很有几个SNS进行了改版,比如九帮网、LINKIST等,同时LINKIST开始了宣传,大家都日新月异,呵呵,我这东西再不及时点,就成回顾了。


今天的主题是”用户价值”,这个概念是与后面的”网站价值”而言的,其意思就是:这个SNS服务平台,对于使用者(用户)的价值是什么。我初步把这个”用户价值”分为:


对十九家的SNS这几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总体的觉得在需求解决方都都显得单薄,也就是说我们的SNS现在还没有真正的解决用户的真实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性的需求,更多是满足群体用户的共性需求,比如感情需求与交流需求。


具体的分析,我先不做,因为我发现,写多了,很多人反而是不想看了。